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出路是父母回乡就业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13日

央广网西安8月3日消息(记者黄立新 雷恺 舒隆焕)陕南秦巴山区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山大沟深、产业薄弱,外出务工是多数当地人赚钱养家的首选。青壮年外出务工之后,随之而来的留守儿童教育就成了社会问题。留守儿童亲情无处寄放、教育欠缺、安全有虞。课余闲暇留守儿童思念父母涕泗滂沱、盼望团聚。父母呆在家里养不活孩子、外出务工顾不上孩子,进退两难,急在心上,愁在脸上。
近些年,留守儿童问题得到全社会关注、救助,各级政府从物质帮扶到精神慰藉多方施策,公益组织、志愿者也伸出爱心之手,关爱留守儿童成效开始显现。
暑期班为留守儿童家庭解忧
陕南秦巴腹地、汉水之滨的石泉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劳务输出的重地。石泉县池河镇集镇社区连续3年举办留守儿童暑期班,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不仅让留守儿童过上了安全多彩的暑假,也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政府、社会爱心。
河海大学大学生志愿者为暑期班儿童讲课 柯静供图
7月20日,记者在石泉县池河镇集镇社区看到14名来自河海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正在为留守儿童进行教育辅导、兴趣拓展和安全教育。社区党支部书记谭可兴介绍,今年的留守儿童暑期班7月11日开班,为期1个月。暑期班的老师上午辅导语数外和暑假作业,下午进行电子琴、书法、音乐兴趣培养及安全知识教育,很受留守儿童、家长欢迎。
社区干部了解到,有6个留守儿童每天要往返30公里来暑期班学习,社区就每天派车接送他们。留守儿童王新(化名)的父母常年在北京务工。王新的母亲张小红说:“孩子的暑假作业没人辅导是我最头疼的事儿。孩子爱玩手机、打游戏,他奶奶农忙又管不住。我们远在外地特别怕孩子学坏、溺水、被骗。有了免费的暑期班,我不用暑假专门回去照顾,省了很多钱,希望暑期班能长期办下去。”
留守儿童在阅读课外书 柯静供图
石泉县城关镇北街社区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为县城周边的留守儿童周末、寒暑假提供课外文娱活动之地。中心想方设法给留守儿童充实的校外课余生活,慰藉他们缺爱、思亲的焦虑,还吸引退休干部、退休教师为留守儿童增添家的温暖,让留守儿童沐浴在爱的阳光里。进入中心的孩子有玩伴、有去处、有事做,减少了留守儿童课余暑期隐患、事故风险。
用机制弥补监管教育缺失
石泉县教育局副局长夏玉琴说,池河镇集镇社区暑期班、城关镇北街社区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是石泉县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学校为主、家庭尽责、社会参与、儿童为本的“六位一体”留守儿童教育管护长效机制的重要阵地。主要由社区工作人员,大学生志愿者及退休的干部、教师为留守儿童服务。
石泉县老师为留守儿童辅导、讲课 央广记者雷恺 摄
夏玉琴表示,加强留守儿童阵地建设,利用闲置的教育器材、图书、人力资源,较好地丰富留守儿童假期学习、生活需要。同时,学业辅导、兴趣课堂、社会实践、安全知识教育等活动,有助于减轻留守儿童家庭经济负担,弥补留守儿童监管教育的漏洞、缺失。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是父母回家
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是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问题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安康市儿童发展促进会连续4年举办留守儿童欢乐营活动,让山区的留守儿童参与。促进会会长张强介绍,欢乐营活动由当地爱心企业捐资,留守儿童免费参加,但爱心企业力量有限,关注到的留守儿童“九牛一毛”,更多地具有倡导的意味。
留守儿童作品展示 央广记者雷恺 摄
张强会长表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不光是建设多少儿童之家、关爱中心、学习班、暑期班,最根本的是让留守儿童的父母回家,照顾老人、陪伴孩子。安康市汉滨区鲁家村发展乡村旅游以来,已有80多位青壮年返乡创业,在家门口就业谋生,让留守儿童家庭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出路。只要留守儿童家长返乡留得住、有事做、能谋生,留守儿童的难题解决就有希望。